选择你喜欢的标签
我们会为你匹配适合你的网址导航

    确认 跳过

    跳过将删除所有初始化信息

    您的位置:0XUCN > 资讯 > 动态
    新闻分类

    浙江宣传谈调休

    动态 PRO 稿源:浙江在线 2024-04-25 10:26

    近些年,节假日调休的问题,常常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,而今年网上关于调休的讨论尤其热烈。“五一又双叒调休了”“五一其实只放1天”等话题不断登上热搜。有观点认为调休制度不合理,是时候取消了;有观点认为有的调休“诚意不足水分足”;也有观点认为,调休存在合理性,一味吐槽调休并不能解决休息不够的问题。

      调休从1999年开始,已经伴随国人走过了25年。争议当前,调休是否该做优化?如何才能让这个众口难调的问题在理性的讨论中得到进一步解决?值得我们探讨。

      一

      调休真的一无是处吗?要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需要搞清楚调休是怎么来的。

      新中国成立初期,我国只有4个法定节假日:元旦(1天)、春节(3天)、劳动节(1天)、国庆节(2天),共7天。然而,一年到头长假少,一天不够来回,很多人只能在春节回趟家。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火车车次少、周期长、载客量小,春节回家还得经历“九九八十一难”:通宵排队买票,忍受候车的等待与煎熬,在汹涌人潮中挤上车,路上再耗费大半时间,才能风尘仆仆地赶到家。

      调休的诞生是基于现实国情和回应群众期盼的考虑。为满足群众休息休假和团聚省亲需求,缓解春运压力,再加上经济社会发展,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变得强烈,1999年,国务院将7天法定节假日增至10天,春节、劳动节、国庆节各3天,与前后周末拼接形成3个7天长假。这便是调休的最早由来。

      2007年后,全国法定节假日增至7个:春节、端午节和中秋节的时间依照农历确定,元旦、劳动节和国庆节依照公历,清明节依照节气。节假日与双休日不能“无缝衔接”,若没有调休,那么部分节假日与双休日之间就会间隔一两个工作日,导致假期“碎片化”,这会造成诸多不便。

      试想,在完整的五天工作日间放一天假,再接着上班,手头进行一半的工作是否能等上班再完成?还是会造成仅有的一天假也在加班中度过?比如2023年清明节,正值周三,没有调休,导致许多人没时间回老家扫墓。还有人说,清明只放一天假不够用,爬完山祭完祖,累了一天又要接着上班,没时间休整。

      针对调休,有关部门曾公开回应,“总体而言,调休比不调休好,而且是不得不调。”调休就是在节假日总量固定的前提下,为避免节假日“碎片化”所作出的有效政策安排。

      所以,调休有它的进步意义。20多年来的调休实践,本身就是在“既要、又要、还要”的多重约束下寻求“最大公约数”的结果。在一个人口14亿多的国家,大到方针政策的调整,小到一项工作的开展,很多时候都是在多目标平衡中寻求最优解,调休的产生也不例外。

      二

      调休带来更多调整生活的时间和空间,客观上还促进了假期经济的红火。但有人经历调休之后,反而觉得“累觉不爱”。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

      比如,虽然喜提小长假,但很多人一想到周末补班就焦虑。以损失周末为代价的小长假,尽管总休息天数不变,还是会让人产生失落感。比如,长时间工作令人疲惫。调休带来的另一重影响,就是上班族要比原先连续工作更长时间,一些“单休党”更甚。此外,调休形成的小长假打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工作休息节奏,可能导致“节后综合征”,影响工作效率。

      值得注意的是,不论是可能失去周末,还是长时间连续工作,都是伴随着调休制度诞生就有的问题,而不是什么新鲜的问题,但是这些年来,这些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,调休制度似乎成为众矢之的。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更加值得我们思考,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和研究。

      比如,过度加班让很多人身心俱疲。调休引发疲劳的原因不能全怪调休本身。不知从何时起,加班成为很多单位特别是一些互联网企业奉行的文化。很多人被卷进了职场内耗,五天下来身心俱疲,很渴望周末能得到短暂休息,此时如果工作日再延长一两天,身心都很难接受。在有的单位,经过调休后,周末原本只剩下一天的休息时间,都被加班占用了。正如有网友说,大家在吐槽调休,更是在吐槽“996”“白加黑”带来的负面效应。

    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大楼 图源:“央视网”微信公众号

      比如,节假日旅行可能比上班还累。这些年来,人们的旅行需求呈井喷式增长。随着文旅市场趋于火热,节假日旅游景区人挤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闻。虽然小长假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巨大,但人群集中出行容易导致交通堵塞和安全隐患,再加上车票机票难买、酒店涨价、景区宰客等问题时有发生,大大降低游客体验感。有网友吐槽,“小长假像是上演‘人在囧途’,感觉在‘花钱买罪受’”“放个假感觉更累了”。

      比如,休假制度带来的获得感不强。在讨论调休的文章的评论区,“先把双休落实了吧”等对休假制度的呼吁,经常能获得高赞。我国现行法定节假日11天,周末104天,带薪休假5至15天,总假期天数处于国际中等偏上水平。但当前带薪休假制度和双休制度落实不到位,削弱了部分劳动者对休假制度的认同感和获得感。有些单位的职场文化甚至以不放假为荣,为不保障员工的休假权找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,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网络情绪。

      再如,年轻人对“放假自由”的追求。集中放假曾经让很多中国人享受到了长途旅行的快乐。但是,90后、00后年轻人并没有经历过全年法定节假日只有7天而不调休的时代。他们更喜欢自己做主、随性出行。更多的年轻人期盼的是能够自由安排时间的假期,让自己来掌握工作和生活的节奏。“谁规定放假必须旅游,我不能躺平吗?”“我喜欢放假自由的工作”等话题成了社交平台热议的内容。年轻人更期待将放假定义权握在自己手里,在客观上也带来了新的休假需求。

      三

      一味否定调休,不能解决根本问题。任何制度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,不管怎么调休都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。调休制度现在面临争议的原因,与其说是调休制度本身存在先天性不足,不如说是社会发展变化产生了新情况。很多网友吐槽调休制度,不一定就意味着不调休有多好、调休有多么不好,而是通过吐槽,表达出了人们对工作的要求、对休假的需求、对旅游的渴求更加理性多样,更希望通过休假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
      笔者认为,今天我们看待调休制度,不是调休该“有没有”的问题,而是要着力解决调休效果“好不好”的问题。今天我们解决休假问题,不是要“单打一”,眼里只有调休这个政策工具,而是要综合施策、“弹好钢琴”。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休息、享受更多的幸福,需要持之以恒地改革创新,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笔者有以下四点看法。

      对节假日的优化调整多些耐心。很多人议论休假制度,是打心底盼望一年中的假期时间能够进一步增加。这一点是否可以实现呢?事实上,国家对节假日的优化调整,始终在以现在进行时的方式回应着群众期盼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我国每年的假期时间经多次调整而变得更长。曾经越来越挤的黄金周,就是在研判中被改成了小长假,人们的公休假因此得以增加。《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(2022-2030年)》就提出,要继续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分布格局。制定休假相关制度需要考虑各种因素,相信针对当前各种争议和呼吁,结合我国实际,相关部门会进行统筹考虑、作出决策。

      对抵制无效加班“内卷”多些决心。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,加班内耗不能成为一种风尚。无效加班、长期加班,一定程度上是对劳动者合法休息权的侵害,也会影响一个社会的活力。有专家认为,无效加班“内卷”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执法。切实保障好劳动者的休息权,营造一个更加利于维护职场权益、激发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,需要相关部门再加把劲。

      对落实带薪休假多些用心。带薪休假的落实有利于人们实现“我的假期我做主”,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错峰出行、自主安排的客观需要,但是仍有较大改善空间。当前劳动者“不敢休”、一些单位“不让休”的现象仍较为突出,而《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》并未对带薪休假作出强制规定,客观上影响落实效果。社会各界对于强制实施带薪年休假、完善企业违法责任的呼声很高,须引起关注和重视。

      对地方探索灵活休假多些关心。让距离群众更近的基层来优化休假制度,因地制宜地制定“休假套餐”,也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。2015年国家出台意见,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,优化带薪休假制度,实行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。至今,已有河北、江西、重庆等多个省份曾出台鼓励2.5天休假的意见。还有部分企业和地方开始试点“上四休三”制度或是“隔周三休”等模式的错峰休假。对于基层的积极探索,相关部门不妨多些鼓励和关心,推动这些探索真正取得实效。

      总之,改革优化休假制度没有完成时,更多需求需要被看见。期待未来更多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,能够享受到更多“诗和远方”的宁静与美好,让休假成为生活的幸福标签。

    0XU.CN

    [超站]友情链接:

    四季很好,只要有你,文娱排行榜:https://www.yaopaiming.com/
    关注数据与安全,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:https://www.ijiandao.com/

    图库
   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
   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
    赞助链接